长期以来,中国车企出口主要面向的都是亚洲、南美洲、非洲的发展中国家,在汽车工业发达、汽车巨头盘踞的的欧洲市场拥有一席之地,是近年来才发生的新鲜事。此番“组团”赴欧,中国车企能否顺利折桂?一众进军者中,谁又最有可能成为大满贯得主?
“掘金”欧洲,知易行难
据Canalys统计,欧洲是仅次于中国的第二大新能源汽车市场,2022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为260万辆,新能源渗透率超20%。而且中国车企已从中分到一杯羹。中汽协数据显示,2022年,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67.9万辆,其中49%销往欧洲市场。
除了市场接受度的优势,欧盟理事会批准的燃油车禁售时间表已正式生效,2035年起欧盟境内将禁止销售非零碳排放的新燃油车。政策助推下,欧洲新能源车市或将迎来新一轮爆发期。有分析预测,2023年整个欧洲的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超过400万辆。
有增量的地方自然少不了中国车企。吉利汽车旗下领克品牌已明确提出将继续深耕欧洲市场,树立中国自主品牌的高端形象;极氪品牌已发布欧洲战略,将以卓越的产品、直营模式、一站式服务三大商业支柱开拓欧洲市场,力争2030年成为欧洲电动汽车市场领导品牌;蔚来旗下车型已在德国开售,未来将在欧洲市场推出另外两个品牌;高合预计2023年第三季度开始在欧洲销售,年内实现首批交付......
看着中国车企抢滩登陆的盛况,很容易产生一种征服欧洲车市易如反掌的错觉。事实上,作为汽车工业的发源地,欧洲汽车品牌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强劲的实力。当地消费者对大众、宝马和梅赛德斯-奔驰等本土品牌忠诚度较高,缺乏知名度的外来品牌往往会面临巨大的阻力。而且,土生土长的欧洲品牌在本地化属性极强的销售渠道打通、售后体系搭建等方面有着天然优势。
总而言之,尽管欧洲市场是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的热土,是中国汽车出口可见的增量,但摆在中国车企面前的除了鲜花与机遇,还有荆棘与挑战。
多重优势加成,吉利上演出海加速度
进军的号角已然响起,中国车企在欧洲车市的相遇,注定是一场事关品牌、供应链、技术、服务的全维度角逐。只有具备体系化竞争力的强者才有可能脱颖而出。放眼一众入局者,吉利竞争优势尤为突出。
首先,与近两年才开始涉足欧洲市场,或者现在还处于筹备期的“新人”不同(小鹏2020年启动出海战略,将100台小鹏G3i运往挪威;蔚来2022年10月宣布进入欧洲市场,哪吒2024年一季度开始向欧洲市场销售产品),吉利在欧洲市场已有一定根基。
吉利2010年收购欧洲豪华品牌沃尔沃,而后相继落子极星、伦敦电动汽车公司(LEVC)、Smart等一众品牌,吉利甲醇汽车也已在冰岛、丹麦开展测试运行。十多年来,吉利在欧洲的印记不断加深。
而且,吉利在欧洲市场已经树立起了领克这一标杆。2018年,领克发布“欧洲战略”,而后体验店、订阅制先后落地。截至2022年底,领克已相继在欧洲六国开设11家体验店,欧洲订阅会员近20万。有领克的经验加持,吉利既能少走弯路、节约时间,又能减少试错成本,可谓领先同行一大步。
此外,吉利还拥有同行难以望其项背的新能源电气化技术。比如,在最考验车企技术功底的架构造车领域,吉利手握BMA、CMA、SPA、SEA等多项世界级智能整车平台架构,为欧洲消费者量身打造的极氪001、极氪X都脱胎于SEA浩瀚架构。2022年,吉利已将其纯电动SEA浩瀚架构授权给波兰电动汽车制造商EMP,达成向汽车工业发达国家进行技术输出的全新里程碑。
在混动路线下,吉利已开发出雷神电混8848,其搭载的全新引擎BHE15 Plus创下44.26%量产最高热效率,是目前全球热效率最高的量产混动发动机,目前已应用于吉利银河系列。吉利强大的混动技术也得到欧洲知名汽车制造商雷诺的认可。吉利汽车、吉利控股已与雷诺签署了一项非约束性框架协议,将成立一家合资公司,在全球范围内共同研发、制造和供应混合动力总成和燃油动力总成。
每一步都算数,曾经的那些积淀铺就了吉利的领先之路,也成为如今吉利撬动欧洲市场的杠杆。事实上,作为头部自主品牌,吉利一直是中国汽车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力量,更是率先实现从产品输出到技术输出的大跨越的领头羊。2022年,吉利汽车技术授权共实现16.6亿收入,同比增长29.9%。如若能在欧洲市场斩获更耀眼战绩,吉利国际化之路还将走得更远,未来盈利预期也将得到进一步提升。